
清明回芒市扫墓,吃到几样印象深刻的新式食物。
最好吃的是撒撇炒饭。撒撇是芒市的特色小吃,有一碗调好的蘸料,还有一盘细米线,肉(通常是烫熟的内脏薄片)和蔬菜(卷心菜,茼蒿)。吃的时候用食材去蘸调料。
这个菜的主体是那碗调料,米线和肉只是用来吃调料的。每家店提供一样的米线,一样的牛肚或脾脏,但是几乎每次回老家,我都会听说新的撒撇。
最初是苦撒和柠檬撒,后来有鱼撒和虾撒,再到坚果撒,油辣子撒,再在社交网站上红几年,我看好出现咖啡撒。
我不是特别热衷撒撇,反而是离家以后回去慢慢重新认识。也意识到它作为一种亚热带小吃真是堪称完美。它可以是一道菜,更是下午茶,还能胜任宵夜。食材丰富且健康,简单的凉拌吃法,酸辣口味刺激食欲,又不像烧烤吃完又饱又腻。
一切都好,只要你别去好奇蘸料是怎么做的。
回去约老同学见面,他们选的店叫「遮放早撒」(遮放是地名),一个全天营业的撒撇专门店。三个人点了一碗苦菜肉圆汤、一个苦撒、一个油辣子撒,还有一大盆撒撇炒饭。这炒饭我是第一次吃,也是第一次见。
太好吃了,是我吃过的炒饭 TOP 3。
用前面写的那碗蘸料来炒饭。里面有切得细细的牛肉末、韭菜,香柳,还有一点淡淡的凉味(准确说是苦,直接的感受是清凉),应该只放了很少的油,没有锅气这种东西,味道只是均匀裹在饭粒上,清清爽爽。
聚餐的时候跟家里人提到撒撇炒饭,所有人都问是不是遮放早撒的。原来是这么厉害的招牌菜啊!

另一个很不错的米饭来自景颇餐厅「景颇晚宴」。超越饭桌的摆盘非常夸张,不过味道也确实也配得上这个地位。做法是把景颇族爱吃的一道下饭小菜直接捏成饭团。入口有足够多的香辛滋味,有饭有香草还有牛肉丝,一点点辣味,非常好吃。
他家还有个有趣的地方是每个入座客人都能发到芭蕉叶包的米饭,但是同样份量的糯米饭全桌就只有一份。地位显赫,很好吃。

其他几样就简单说说。本地美食探索的最新成果,就是这一杯放在奶茶店里卖的小米辣木瓜水,我们这杯来自「大板家 @ 喝啥」。跟以前主打的超甜水果奶昔(比如牛油果,大量加炼乳)不同,是以前没吃过的怪味道。
我没去店里,听说是鲜榨的木瓜汁,加糖加到能喝。所以酸甜,但又混入辣味。热的时候喝还挺过瘾。也不是想象中凉拌腌水果那种味道。确实能喝,反正也不主流。

去热门早点店「馋姐妹」吃饵丝,看到旁边桌在吃,好奇跟单了一份牛油果黑甩粑。
甩粑粑,也就是印度飞饼,在芒市多是缅甸来的师傅在做。共同特点是大量用油,用糖,用奶粉,用炼乳(是的这三种都放),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一个焦得恰到好处的饼皮,最大程度去吸收糖和奶粉和炼乳。一个甩粑粑吃这一口就好。
这个新款式最大的不同是饼的口感没了。我很失望但因为它好像没那么油和甜所以吃掉了半盒。


扫墓的时候家人带来了紫色和黄色的酒酿。黄色的是第一次见,这是用染饭花煮出来的黄米饭做的。吃起来有一个特别的香气,但不浓烈。往年常吃的是染黄的糯米饭团(中间是一大包苏子糖)。
不知道染饭花的拉丁名是什么,但对芒市人来说,它也是一味随着春风飘来,淡淡的旬之味吧。